外阴颗粒性肌母细胞瘤

外阴颗粒性肌母细胞瘤

概述:外阴颗粒性肌细胞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,可能来源于神经组织良性肿瘤,为罕见的肿瘤,可侵犯舌、皮肤和其他部位包括上呼吸道、消化道和骨骼肌等,多见于阴唇处,偶见于阴蒂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外阴颗粒性肌母细胞瘤在颗粒性肌母细胞瘤中只占7%的发生率,故是外阴部少见的肿瘤。

病因

病因:电镜已证实瘤细胞源于神经鞘细胞的变形。关于其组织发生曾有过多种理论,以前认为是由成熟横纹肌退行性变而成,接着又考虑其由不成熟的横纹肌而来,后来又有学者认为是由组织细胞或成纤维细胞而来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
    肿瘤多位于大阴唇,生长缓慢,局部呈结节状隆起,多呈单个肿块,直径0.5~3cm,一般有较宽的基底,质地较坚韧。切面无包膜。边界清楚,质地均匀,切面呈淡黄色或灰黄色,有光泽。
    显微镜检查见瘤细胞集合成粗条索状或巢状,为细纤维分隔,细胞大,多角形,边界不清,胞质丰富,含有明显的细伊红色颗粒,核或大或小,位于中央,核仁清晰。细胞质颗粒经特殊染色说明并非黏液,也不是糖原,但苏丹黑B为阳性,PAS染色经酶消化后仍为阳性,说明很有可能是糖蛋白并有类脂物,这一点支持其神经源性的组织来源学说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一般无特异的症状,有时患者偶然发现外阴部的肿块,生长缓慢,无压痛,生长在外阴部的肿瘤多发于大阴唇的组织深部。
    妇科检查时发现外阴部的肿块质地中等,常为单个,有时为多个,无压痛。
质地较韧,直径小于1cm的小包块。偶有多发性结节,表面皮肤有时有色素减退。可侵犯外阴及身体他处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呼吸道同时患颗粒性肌母细胞瘤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分泌物检查、肿瘤标志物检查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组织病理学检查。

诊断

诊断:根据病史、特征以及组织活检可确诊,单个一般为良性,多个应警惕恶变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
    1.外阴平滑肌瘤  该瘤体质硬,界限清楚,病理检查可确诊。
    2.外阴纤维瘤  此瘤有包膜,界限清楚,常带蒂。镜下见大量纤维细胞。
    3.表皮囊肿  其囊壁光滑,为复层鳞形上皮所衬,浅表层向着腔内,囊内呈灰白色豆渣样物。
    4.外阴恶性肿瘤  如外阴平滑肌肉瘤、外阴纤维肉瘤等。恶性肿瘤生长较快,常伴有疼痛感,病理检查可确诊。

治疗

治疗:治疗的原则是要有足够的手术切除范围。此瘤虽为良性,但此种肿瘤没有包膜、粒性成肌细胞瘤具有向周围组织的延伸浸润的特性,如手术不彻底可复发,故较广泛的女阴切除是必要的,但不需做淋巴结清除术。在切除标本边缘应做仔细的检查,如切缘病变存在,则需再扩大手术切除范围。
    因外阴颗粒性肌母细胞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,即使复发,也只有再次手术,经多次手术治疗,一般预后良好。对偶有恶变者,应按外阴癌治疗处理。

预后

预后:一般预后好。如手术未切净,有复发可能。

预防

预防:为预防恶变,应行大范围手术切除,术后做好随访工作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